职工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如果本身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用人单位只能享有交通事故赔付(单位不再赔付);如果本身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乃至不负责任,应当认定为工伤,在获得肇事方赔偿后,可以再享有工伤保险赔付,只是其中的医疗费用和停工留薪期待遇不再赔付。
坐牢(承担刑事责任)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即使因民事纠纷相关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并判处刑罚,仍需依法承担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义务。两者属于独立的法律责任,不可相互替代。 一、法律责任的独立性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分 刑事责任:违反《刑法》构成犯罪时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如拘役、有期徒刑),由国家司法机关追究,目的是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责任:因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需对受害人进行经济赔偿,由受害人通过民事诉讼主张,目的是弥补实际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条: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后果的并行性 即使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刑,仍需继续履行原判决中的赔偿义务。 举例:交通事故中,肇事者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刑,仍需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劳动法规定的被辞退员工补偿标准如下: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工资确定,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个月支付,不满6个月,按半个月支付,工资按解除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最长不超过12个月。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1、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占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2、违建房拆除没有补偿,被认定为违章建筑的,无权主张拆迁补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可以直接强制拆除并不需要给付赔偿金。
辞退孕妇的,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应一并发放。 4、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员工在哺乳期内被强行解除劳动合同,每满一年可获得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赔偿金,其他经济补偿及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应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如果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同时主张经济补偿。若因此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员工违法被辞退的可以按照自己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直接要求公司赔偿,按照工作满一年赔偿两个月工作的标准向公司索要赔偿,如果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如果不满六个月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如果单位不同意赔偿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赔偿。
1、违建被强拆里面的物品应向公证机关办理保全,及时进行物品转移。 2、强制拆除时行政机关未对屋内物品登记保全的,被拆迁人可以按照受损物品合理价值的60%主张赔偿。 3、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更换派遣公司一般情况来说是不需要赔偿的。更换派遣公司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是不需要赔偿的,但是如果协商不成,公司因此而辞退员工的,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赔偿。
1、应当以正常工资的两倍计算。 2、超过一年未签合同的应该已经属于和用人单位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而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该从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起以二倍的工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