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老人遗嘱需要公证。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2、遗嘱人立遗嘱时未受胁迫、欺骗,锁立的遗嘱是真实意思表示;3、遗嘱内容要真实、合法,所处分的财产为个人所有;
被继承人所抚养的人能够分得部分遗产,如果被抚养的人是继承人的,就可以按法律规定继承遗产。如果被抚养人不是继承人的,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分割继承遗产的规定是:继承人应当平等分割遗产,各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中的一方不同意分割遗产的处理:1、可以尝试与对方协商;2、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即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调解纠纷,促使当事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互相谅解,互相让步,达成分割遗产;3、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法典》第1132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婚前财产继承顺序是: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通常可以多分遗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同等。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不履行赡养义务是可以继承遗产的。但若继承人有赡养的能力和条件,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下,在继承开始后,分割被继承人遗产时,对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放弃遗产继承公证所需要的材料有: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有关所要继承的遗产的证明,如房产证、申请人和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的证明、放弃遗产继承权声明书;申请人填写放弃继承权公证申请表等其他必须要提供的材料。
在同一顺序继承人之间进行遗产分配的方式:一般均等分配。但如下情况除外:1、继承人协商不均等分割的;2、继承人中部分人员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3、其他情况。
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是可以代替过世的父或母继承上一辈的遗产的,因为根据《民法典》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并没有放弃继承,代位继承人有继承权,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