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没有数额限制,只要双方当事人存在民事纠纷,符合立案条件的,都可以到法院起诉,法院应当立案。 起诉的条件,见《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合同备案都没有金额的要求。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订立书面合同后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关于一般性质的盗窃案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确立的立案标准为: 当公私财物损失金额在人民币1000元到3000元之间时,即可被视为数额较大的情况;若个人所盗窃的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3万元到10万元不等,则可划归为数额巨大的范畴;而当个人盗窃的公私财物价值高达人民币30万元到50万元以上时,便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刑法明确规定: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和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公私财物,且其价值达到了法定数额的情况下,可能会面临多项刑罚和罚金处罚。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刑期最长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要缴纳相应的罚金或进行财产没收。 此外,如果行为人存在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有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恶劣行径,也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司法制裁。
1、合同诈骗立案标准是诈骗财物5000元至2万元以上。合同诈骗的主观上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表现在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但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才可以被刑事立案。 2、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应予追诉。
诈骗犯罪立案标准是3千元。 《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金额达到一千元以上可以立案。盗窃如果构成盗窃罪的话,属于刑事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未构成盗窃罪的,属于治安管理案件,给予行政处罚。 一般来讲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盗窃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构成盗窃罪规定的“数额较大”,也就是说盗窃罪的立案数额标准是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不过,由于全国各个省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也有所差异,所以,可以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具体的数额要看当地标准。 窃罪量刑标准如下: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数额较大标准,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标准,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标准,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虽未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也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1、多次扒窃作案的; 2、以破坏性手段盗窃并造成公私财产损失严重的; 3、入户盗窃多次的; 4、教唆未成年人盗窃的; 5、劳改、劳教人员在劳改、劳教期间盗窃的; 6、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或者管制、监外执行期间盗窃的; 7、曾因盗窃被治安处罚3次以上或者被劳动教养2次以上,2年内又进行盗窃的; 8、曾因盗窃被免诉、免刑后2年内,或者因盗窃受过刑罚处罚后3年内又进行盗窃的; 9、盗窃盲、聋、哑等残疾人、孤老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财物的; 10、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诈骗金额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可以立案处理。 地区的的立案金额不统一,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法律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首先,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实施诈骗行为只要涉案金额达到3000元便可被视为构成犯罪,从而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侦查与起诉。 其次,在刑事诈骗案件中,通常需要考虑到不同级别不同程度的涉案金额,这些金额又依据涉案价值划分为三种普遍现象: 分别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 当诈骗金额达到“较大”级别时,刑事法庭将认定此行为构成了诈骗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较大”级别的金额标准为3000元至10000元;“巨大”级别的金额标准为30000元至100000元;而“特别巨大”则指的是500000元或者以上的情况。 然而,每个省级行政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及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和社
售假金额200万按实际情况处理。 刑法规定,售假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所规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所划定的范畴,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涉嫌犯罪行为,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其中,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人民币两千元及以上的,应被视为“数额较大”;而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实施的诈骗活动中,涉及到金额达到三万元以上的,则可被视为“数额巨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实践中,用于立案追诉的门槛为诈骗财物价值人民币两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