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买卖土地罪的立案标准是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五亩以上的;(二)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十亩以上的;(三)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的;(四)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五)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转让、倒卖土地的;(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犯本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非法买卖土地买卖双方是不同罪的。对于非法倒卖土地的行为,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而对于非法倒卖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刑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由于使用权基于所有权而产生,从非法转让土地的实质上看,非法转让土地所有权,其使用权也随之转移,也应当构成本罪。即,非法倒卖土地的,卖方应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的享有和转让是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不能作为一种商品,随意买卖。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显然违反了国家土地管理制度。从客观方面看,当事人要有非法转让、买卖、倒卖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根据刑法规定,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量刑可以到七年有期徒刑。
非法买卖土地使用罪的构成特征有: 1.主体特征: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特征: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以牟利为目的; 3.客体特征:客体是国家的土地管理制度; 4.客观特征: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买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对于未经许可擅自交易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如何进行处置需要根据具体的交易行为是否合法来决定。 若该交易行为系非法,那么应当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如予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其次,若涉嫌构成犯罪,则需追诉刑事责任。
1、非法占用、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3、并处罚款、恢复原状等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私自买卖土地买方有罪。 2、私自买卖土地买方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私自进行土地买卖是违法的,法律规定土地可以买卖交易的只有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 3、根据法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