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资金融通行为。 其后果包括: 对于放贷人而言: 1、放贷人数众多,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以非法占有他人财务为目的,以胁迫欺诈的手段进行的高利贷行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3、现实中一些人为了掩盖高利贷的行为,假借投资的名义向个人或企业放高利贷,并且违法所得额较大的,将会构成非法经营罪。 对于借款人而言:高利贷的利息约定过高,
高利贷的借贷行为本身是合法的,但是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进行贷款行为。高利贷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合同中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无效。高利贷并不是涉嫌犯罪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息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由此可知,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即为高利贷。
借款人应当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具体如下: 首先,借款人可以主动向法院起诉,要求在法律允许的利率范围内偿还出借人的本息;其次,若是出借人因此对借款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危险或者人身言语攻击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时,借款人可以到公安机关依法举报并需求保护。 借款人借高利贷并不需要全部偿还,只偿还本金及法律允许的利息即可。 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借钱的人不违法,放高利贷的人违法。 高利贷属于违法,且伴随高利贷借贷过程中多办法暴力收取债务等情况,另高利贷还可能因债务人消失而无法受偿,风险极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高利贷在法律上的界定是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年利率超过36%的也属于高利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中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 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
如果只是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且放高利贷的钱并不是从其他机构贷款来的,没有使用其他胁迫威胁等手段,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不会受到牵连。 但是如果在收贷的时候采用暴力收贷,威胁借款人等违法手段则属于违法行为,若是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五年内又因犯罪行为被抓的,则可能构成累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
对高利借贷,应认定合同无效,并可没收全部或部分本息,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一定的罚款。 有偿的民间借款合同,出借人不得在借贷时将利息扣除计入本金之内,也不得计算复利,搞利滚利,否则按照实际借贷额计息或将已收取的复利返还借贷人。 合同约定借贷是有偿的,但没有约定利率或约定不明的,依《统一合同法》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 因此,出借人应当特别注意,如果出借人的内心意愿是订立有偿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