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没有年龄限制。
未成年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但是只能采信与其年轻相适应的证词,并且效力视情况而定。
此外,未成年人出庭作证不需要征得监护人同意,十岁以下能否作证由法官决定,必要时需要审查和鉴定。
在刑事案件中,出于对于未成年证人,法律有特殊规定。
在中国,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以外,都有作证的义务。
未成年人也可以做证人,不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可以做证人。
证人的诉讼地位独立于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和鉴定人。
一、证人出庭的费用由谁承担?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证人出庭作证,享有以下权利:
1.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参与诉讼
2.人身自由权。
3.陈述权
4.控告权
5.要求保密权
6.请求保障人身安全的权利。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请求补偿费用的权利。证人出庭作证的费用,由败诉方或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多大年龄可以出庭作证的回答。无论是在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均没有关于证人的年龄限制,出庭作证的标准是能能够辨别是非、正确表达意思,出庭作证是一项义务,没有年龄的限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三条,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五十七条,公诉人出席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庭,应当遵守公诉人出庭行为规范要求,发言时应当语调温和,并注意用语文明、准确,通俗易懂。
公诉人一般不提请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出庭作证。确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应当建议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