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土地或棚户区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服,可先向政府申请协调,协调不成的,再由批准征地的政府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再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交通运输用地使用年限是七十年。 【法律依据】 《物权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步骤是: 1、预选符合规划的农用地; 2、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3、提交用地预审申请; 4、办理立项等手续; 5、提交用地正式申请; 6、办理审批手续,批准用地; 7、进行土地征用; 8、领取用地批准文件; 9、缴纳出让费,获得土地适用权; 10、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开始建设适用土地。 【法律依据】根据《土
转让土地使用权是用预缴税款的。 转让土地使用权涉及以下税种: 1、营业税: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按照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一营业额×税率(5%)。因此应按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5%计算应缴纳的营业税。 2、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
承包合同纠纷主要分为的方面有: 1、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引起的纠纷; 2、管理混乱引起的纠纷; 3、村干部权利滥用引发的纠纷; 4、基层政府利用职权强行干预引发的纠纷; 5、经济利益驱动引发的纠纷。 【法律依据】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关于地下埋藏物归属的相关法律是: 《物权法》第114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113条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土地确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行政调处。 当事人对行政调处不服时,按规定依照司法程序解决。未经行政调处的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特点有: 1、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一同移转。 2、权利义务一同转移。 3、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需办理变更登记。 【法律依据】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就是说村委会是自治组织,并非一级政府,并不拥有行政部门的公权力。 其次,土地征收是行政行为,无论从批准主体还是从实施主体方面看,村委会都不是适格主体。 村委会接受征收方的委托,并有书面的委托书; 经过合法的征收程序并无其他违法性事由的情况下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有效,如果发生协议履行纠纷,可以追究委托方即征收方的违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 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
转让土地使用权,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 转让建筑物有限产权或永久使用权,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的行为视同销售不动产,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以成交价格为计税依据,以3%税率征收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