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作者、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等可申请文字作品版权登记,申请人可以直接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办理,或通过代理机构代为办理。准备登记所需材料:登记申请书,作品登记表,权利保证书,并附作品原件及复印件、说明书(说明创作构思、作品主要特点及内容等),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商标抢注防范应该特别注意: 1.申请商标注册尽量提早; 2.商标注册范围适度扩大; 3.商标异议机会,切勿错失; 4.争创驰名商标,强化保护。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范围不同于一般的注册商标,它是一种范围更广、更全面的跨类保护,其原因在于驰名商标较一般的注册商标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更易受侵害且受侵害后遭受的损失更大。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有假冒行为; (2)被假冒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取得的、实际存在的专利; (3)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是故意行为。 【法律依据】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查处假冒专利行为、调解专利纠纷进行指导。
网络商标侵权行为应该的维权: 1.积极搜证; 2.向专业的代理机构或者法律人士对案件进行咨询; 3.向涉嫌侵权人提出强烈抗议和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4.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请求制止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
如何注册商标及注意细节: 一、申请商标注册的途径; 二、商标在先注册权利的查询工作; 三、商标注册申请的书件及填写; 四、几种特殊类型商标的申请。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洗稿”是对他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本质仍是抄袭他人的原创内容。依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洗稿”应属于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以及剽窃他人作品的行为。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
绘本分享是否算侵犯版权根据分享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1、这是我的这一类的,不说清楚绘本的来源,尤其是在公开网站以自我名义来分享的,这完全属于侵犯版权了,即著作权。 2、分享时公开了作者的信息,只是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的,这就不算侵犯版权了。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
知识产权优先权的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在某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在法定期限内,又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其在后申请以第一次专利申请的日期作为其申请日,专利申请人依法享有的这种权利,就是优先权。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二十九条,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
专利申请需要满足的条件: 1.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2.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
商标注册流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商标注册申请人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业者、个人合伙或者与中国签订协议或与中国共同参加国际条约或按对等原则办理的国家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 2.中国商标注册采用申请在先原则,一旦发生申请日的先后成为确定商标权的法律依据,商标注册的申请日以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件的日期为准。 3.申请商标注册时,应按商品与服务分类表的分
知识产权案件举证的注意事项如下: 1、涉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的,应提供软件登记证明文件; 2、涉及商标权纠纷的,应提供标注册证书、续展注册证书; 3、涉及技术成果纠纷的,应提供确认技术成果完成者身份和授予荣誉证书的技术成果文件;等等。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