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继来的孩子能继承养父母遗产吗
过继子女办理了合法的收养手续的,对养父母的遗产有法定继承权,能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在法律上,子女被送养后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被消除,因此一般来说,被送养子女无权继承生父母的遗产。
但有两种例外,一是生父母生前立有遗嘱,将个人财产部分或全部赠与被他人收养的亲生子女,那么被他人收养的亲生子女就有权取得受赠的财产。二是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抚养较多的,可依法分得生父母的适当遗产。
二、赡养父母就能继承遗产吗
子女对于父母的遗产确实有法定继承权。但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与能否继承遗产无关。
同时法律还规定,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但是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所以不赡养父母是有可能分不到遗产的。
即便当事人自愿放弃继承遗产,但是其赡养义务并没有终止。并不能因为放弃继承父母的遗产,而放弃子女应该履行的法定赡养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2025-05-21 14:23
协助父母协商:
若父母愿意协议离婚,可协助拟定公平的财产分割方案,避免诉讼成本。
注意财产线索:
若父母存在转移财产风险,可建议父母通过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明确自身权利义务:
女方需了解自身无权干预父母离婚,但需关注继承权及赡养问题。
2025-05-21 14:10
2025-05-21 13:55
1. 收集关键证据
感情破裂证据:
分居证明(如租房合同、微信记录);
家暴报警记录、医疗记录;
第三人证言(邻居、亲友)。
财产证据:
房产证、车辆登记、银行流水;
股权、投资等财产凭证。
2. 申请财产保全
条件:提供担保,且存在财产可能被转移的风险。
操作:起诉时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查封男方名下财产。
3. 委托专业律师
必要性:
律师可协助制定诉讼策略,应对男方拖延;
代为申请调查令、财产保全等程序性事务;
提高判决成功率。
4. 利用“离婚冷静期”规则
策略:
第一次起诉后,若法院判决不离,需分居满一年后再次起诉;
若能证明分居满一年(即使未起诉),可直接第二次起诉。
2025-05-17 15:37
立了遗嘱后,他人是否还能继承需根据遗嘱效力、财产覆盖范围及法律特殊规定综合判断。一般情况下,合法有效的遗嘱优先执行,但存在例外情形。
遗嘱继承优先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若遗嘱合法有效且明确处分了全部遗产,则按遗嘱执行,未被指定的继承人(如其他子女、亲属)通常无法继承。
例外情形:未处分的财产
若遗嘱仅处理部分财产(如仅指定某套房产由子女继承),剩余未提及的财产仍需按法定继承处理,其他法定继承人可参与分配。
2025-05-17 15:33
结论:可以。 离婚时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可将共同房产归子女所有,但需依法办理赠与手续及产权过户登记,否则可能引发后续纠纷。
一、法律可行性
协商一致即可赠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若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将共有房产赠与子女,属于合法处分财产的行为,法律允许。
协议效力与限制
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房产信息、赠与意愿,并建议公证以增强法律效力。
过户是关键: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的,赠与人可能撤销赠与(如房产未过户前一方反悔)。
不得损害债权人利益:若以转移财产逃避债务,债权人可主张撤销赠与。
二、操作流程
协议离婚情形
准备材料:离婚协议、身份证、房产证、子女身份证明(未成年需监护人证明)等。
办理过户:持材料至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转移登记,缴纳契税等费用。若房产有贷款,需先结清或与银行协商变更贷款合同。
诉讼离婚情形
凭判决书过户:法院判决或调解书明确房产归子女的,可单方持生效文书办理过户,无需另一方配合。
三、注意事项
未成年子女的特殊处理
房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后,监护人(父母)不得擅自出售或抵押,除非为子女利益(如治病、教育等),并需提供相关证明。
潜在风险防范
及时过户:避免一方反悔导致赠与失效。
税费问题:赠与房产可能涉及契税、个人所得税等,需提前咨询税务规定。
债务风险:确保赠与行为不损害第三方债权,否则可能被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