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共同商议且各方意愿真实表达的前提条件之下,合同的执行价格若显著低于其正常市场价格,除非该合同会对国家、公共利益以及第三者权益形成实质性损害,否则,这份合同仍然应当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如果行为人及其对应方在进行合同签订时,所传递的意思表示并非基于真实的判断和决策,而是使用了欺骗性的手段来促成民事法律行为的达成,那么这类协议将被依法视为无效。同时需注意到,合同实际上是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自愿基础上,透过设立、更改及消除各类民事法律关系而缔结的一种协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2025-05-14 10:34
2025-05-14 10:27
若合同效力存在争议,当事人应及时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寻求司法确认,避免自行认定导致法律风险。涉及复杂情形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应对策略。
2025-05-14 10:12
2025-05-09 09:52
因一方过错导致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及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非过错方可主张恢复原状或索赔。具体处理需结合合同履行情况、过错程度及损失范围综合判断。
2025-05-09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