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子女抚养协议的设定,不得含有违约金的内容,即便恶意约定,亦为违法行为。
抚养费的给付并不是基于某些合同的约定,所以双方所约定的违约金条款无法找到法理性的支撑。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承担法定责任的表现,应该是受到严格遵守法律条文的限制,绝非因为公民个人间的约定违约金条款所能主导。
抚养费的创设初衷在于维护离婚之后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通过赋予未支付抚养费的一方特定的义务,奋力使之回到其父母离婚之前的生活状况。
抚养费实质上是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项保障措施,因此,抚养者决不可通过收取违约金的方式来获取养育子女所得的经济利益。
子女抚养费数量的确定,应当由父母双方共同商讨决定,如若未能达成共识,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双方的财务承受能力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准来作出公正裁定。
具有稳定收入的父母,抚养费通常可以按照其月总收入的5%~30%的比例来支付。
若需同时支付两名以上子女的抚养费,比例可以适度提高,但总体上应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
没有稳定收入的父母,抚养费的数额则可以参照当年总收入或本行业平均收入,按照上述比例加以衡量。
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抚养费用据情予以提高或降低。
父母双方更可缔结协议规定由某一方承担子女抚养责任且承担子女全部抚养费用,在直接抚养方的能力显然不足以保障子女所需费用,甚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有权不予认可此项协议。
如果不直接扶养子女的一方拒绝支付子女抚养费,此种情形若发生在已完成婚姻登记的夫妻之间,家长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依照离婚协议书支付抚养费。
如果通过诉讼方式宣告离婚的,对方如果拒绝支付抚养费,家长也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反映,请求一审法院动用司法手段,对不履行判决的被告进行教育、警告,督促他们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
如果他们仍旧拒绝听从劝告,不愿意自觉接受纪律处分,拒不执行判决的话,根据相关规定,一方可向一审法院申请,请求实施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方式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扣取、抵押被申请人的储蓄存款或工资等经济来源;其次,查封、扣押、冻结、处理被申请人名下的资产。
具体言之,就是指财产在被查封、扣押以后,司法机关会责令被申请人在指定时间内履行法律所确定的义务。
若其逾期仍未履行,法律允许法院将被查封、扣押的财产移交相关机构进行拍卖或者变卖,从而迫使负有法定责任的当事人认真履行其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025-04-30 14:18
分居后女方挣的钱原则上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若双方有书面财产约定或符合法定个人财产情形,则归女方个人所有。
详细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实践,分居期间女方收入的归属需结合以下法律要点:
一、分居期间收入的一般归属原则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居仅是婚姻状态的变化,并不等同于离婚,因此分居期间女方挣的钱仍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法律未明确分居期间收入独立:
我国法律未将分居期间收入自动划定为个人财产。若无特殊约定,即使双方分居且经济独立,分居后的收入仍可能被纳入共同财产范围。
二、例外情形:收入归女方个人所有
双方书面财产约定:
若分居前或分居期间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分居期间各自收入归个人所有”,则女方的收入可依据《民法典》第1065条认定为个人财产。例如,协议中明确“分居后经济独立,互不干涉财产”,法院可能支持女方主张。
法定个人财产情形:
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以下情形属于个人财产:
因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如工伤赔偿);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女方的财产;
女方婚前财产产生的孳息(需结合具体证据)。
若女方收入属于上述范畴,即使分居期间取得,仍归个人所有。
2025-04-30 14:15
夫妻分居期间购买的车辆,若无特殊约定且购车资金来源于婚内共同财产,则属于婚内共同财产;若资金来源于个人财产或有书面约定,则可能属于个人财产。
详细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实践,分居期间夫妻财产归属的判断需结合以下关键因素:
一、婚姻关系状态
分居不等于离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民法典》第1062条)。分居期间购买的车辆,只要婚姻关系未解除,仍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二、购车资金来源
共同财产支付:
若购车款来源于夫妻共同收入(如工资、共同存款等),车辆属于共同财产。
案例佐证:在“范某某诉李某某案”中,法院认定分居期间购买的车辆为共同财产,因购车行为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且无证据证明为个人财产。
个人财产支付:
若购车款来源于一方婚前财产、明确赠与一方的财产(如父母指定赠与)或人身损害赔偿等个人财产(《民法典》第1063条),且有充分证据(如银行流水、赠与协议等),车辆可认定为个人财产。
三、夫妻特殊约定
若双方在分居前或分居期间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分居期间各自所得归各自所有,则按约定处理。例如,协议明确“分居期间各自收入归个人所有”,且购车款来源于协议约定的个人财产,车辆可认定为个人财产。
2025-04-30 14:07
婚内夫妻关于财产的约定在符合法定条件时是合法有效的,但需满足书面形式、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要求。该约定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涉及第三人(如债权人)时可能受到限制。
2025-04-30 14:05
法院分割共同共有房产时,以公平合理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出资贡献、实际居住需求、共有关系性质(如夫妻、家庭)等因素,采取实物分割、折价补偿、变价分割等方式处理。若共有基础丧失(如离婚、家庭矛盾等),法院可依法强制分割。
2025-04-30 14:01
婚后一方个人财产的认定需结合财产来源、性质及法律强制性规定,主要包括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金、遗嘱或赠与明确归一方的财产等,可通过协议、证据材料等方式明确归属。
婚后个人财产的主要认定范围:
婚前财产
包括婚前全款购置的房产、存款、车辆等,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共同财产。例如:婚前购买的房屋,婚后即使登记在双方名下,若无特别约定,出资方可凭购房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明归属。
人身损害赔偿或补偿
因身体损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补助费等,因具有人身专属性,属于个人财产。
遗嘱或赠与明确归一方
如父母在子女婚后出资购房,默认视为对子女个人的赠与,除非父母明确表示赠予夫妻双方。若房产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通常认定为个人财产。
专用生活用品
如衣物、化妆品、个人电子设备等,因使用属性归个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