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并非只能由侵权人本人维权。实际上,著作权的维权主体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原始创作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同时也属于通过继承、购买、受赠等方式获得著作权的人。这些合法权利人都有权对侵犯其著作权的行为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除了个人维权,集体管理组织(如音乐版权协会、摄影版权协会等)也可以在适当情况下代表众多权利人行使维权权利,以减少个人行动的复杂性和成本。这些组织通常会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来维护广大权利人的利益。
因此,在著作权受到侵犯时,不仅原始创作者可以维权,其他合法权利人和集体管理组织同样有权利和责任来维护著作权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九条 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
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后,其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国家享有。
2025-04-24 10:49
抄袭他人作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但需满足“以营利为目的”且“情节严重”等法定要件。若未达刑事立案标准,则通常按民事侵权处理。
一、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形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以下行为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传播其文字、音乐、美术、视听作品等;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3万元)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如非法经营数额≥5万元,复制品数量≥500份);
情节特别严重的(如违法所得≥15万元,复制品数量≥2500份),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典型行为示例:
非法复制畅销书籍并销售获利;
通过网站、APP等网络平台大量传播盗版影视作品牟利;
制作并销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二、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形
一般民事侵权:
非营利性抄袭(如学生论文抄袭、个人学习使用);
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行为。
法律后果: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
行政处罚:
若抄袭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但未达刑事标准,可能面临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2025-03-13 10:00
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核心区别:发明专利保护范围广且审查严格,保护期限长达20年;实用新型专利侧重产品结构改进,审查快捷但保护期仅10年。具体差异体现在以下五个维度:法规1
一、保护客体:技术层级与覆盖范围不同
发明专利
保护对象:包括产品、方法及其改进方案(如新药配方、芯片制造工艺)。
技术门槛:需具备突破性创新,如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的铰链设计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
保护对象:仅限产品形状、构造或其结合(如带测温功能的保温杯结构)。
技术门槛:注重实用改良,不要求技术突破(如现有螺丝刀结构的防滑改进)。
二、审查程序:实质审查与形式审查差异
发明专利
流程: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约2-3年)。
审查要点:需验证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如审查员检索全球专利库验证独创性)。
实用新型专利
流程:受理→初审→授权(约6-12个月)。
审查要点:仅核查文件格式和明显缺陷,不评估技术实质创新性。
三、权利稳定性:维权基础与无效风险
发明专利
经实质审查后授权,维权胜诉率更高(如起诉侵权时法院直接采信专利有效性)。
实用新型专利
授权后可能被无效(如某折叠椅专利因缺乏创造性被无效)。
维权需补强证据:起诉侵权时往往需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如案例中被告以现有技术抗辩导致专利无效)。
四、保护期限与成本投入
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20年(医药专利可延长至最长25年)。
实用新型专利:10年(不可续展)。
费用成本
发明专利:官费+代理费约1.2-2万元(含实审费)。
实用新型专利:官费+代理费约3000-6000元。
2025-01-21 16:26
偷拍别人的照片确实可能构成对他人肖像权的侵犯。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涵盖了肖像的制作、使用、公开以及许可他人使用等多个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2025-01-15 14:07
公司注销后商标能否使用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如果商标已经进行了合法的转让程序或处于缓冲期内,且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那么商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可能会面临商标被撤销或其他法律后果。
2025-01-15 14:02
在专利权申请未公布期间,通常不构成侵权,但发明专利在公开日至授权日之间有一个临时保护期,期间的使用行为可能需要支付合理费用。同时,申请人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护其技术或设计,以防止他人非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