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阻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刑事辩护 2021-11-05 09:20 标签: 犯罪中止

一、阻拦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如果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构成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

1、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

2、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犯罪过程中怎样才算中止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1.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

2.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

3.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

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

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姜文莹律师

姜文莹律师

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

征地拆迁 房产纠纷 合同纠纷 行政诉讼 婚姻家庭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