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新刑法持有、使用假币罪既遂判几年
犯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对于伪造货币后而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这里涉及伪造者与持有者,伪造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问题,分而论之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伪造行为的自然延伸。在伪造后而持有假币场合,持有就失去独立的意义,并成为伪造货币罪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伪造行为后而使用假币的认定,则有不同的意见。
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有的认为已经构成数罪,即伪造货币罪和诈骗罪(当时没有规定使用假币罪),主张实行两罪并罚;有的虽然也认为构成数罪,但坚持按牵连犯处理。我们认为,使用不同于持有,它不是伪造行为引起的,因此,对使用假币的行为进行单独评价是必要的。
至于如何处理,我们倾向后一种意见。因为伪造货币是为了使用,存在着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从一重罪论处是适当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持有、使用假币罪】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5-05-16 17:35
一、结论
单位犯罪原则上会被判处罚金,但需结合具体罪名及法律规定判断是否适用例外情形(单罚制)。实践中,法院将依据犯罪情节、单位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罚金数额,并对相关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二、核心规则与适用分析
1. 双罚制为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时,通常对单位判处罚金,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例如:
行贿罪:单位构成行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西安百合公司单位行贿案中,单位被罚10万元,责任人贾某某因自首等情节被免于刑事处罚)。
非法经营罪:单位非法经营获利的,除单位需缴纳罚金外,相关责任人员还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
2. 单罚制为例外
在法律明确规定仅处罚个人的情况下,单位可能无需承担罚金责任。例如: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仅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刑并处罚金,不处罚单位本身。
此类例外情形需严格依据刑法分则或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适用。
2025-05-16 17: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实践,年满75周岁的老年人犯罪需根据犯罪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法定从宽情形综合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一、量刑基本原则
年龄从宽原则
根据《刑法》第17条,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规1
典型案例:赵某令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2年,法院明确其年龄(75岁)是减轻处罚的依据之一。
死刑适用限制
《刑法》第49条规定: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法规2
例外情形:若犯罪手段被认定为“特别残忍”(如毁容、挖眼、反复击打致人痛苦死亡等),仍可能判处死刑。
二、司法实践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犯罪手段的严重性
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包括毁伤人体主要器官、故意延长被害人痛苦、多次击打致重伤死亡等(参考赵某令案中“砍击20余刀”未被认定为特别残忍,因其醉酒状态下缺乏清醒意识支配)。
主观恶性与社会影响:需综合判断犯罪动机、是否预谋、社会危害性等。
法定或酌定从宽情节
自首、认罪认罚:主动投案、如实供述可减轻处罚(如赵某令委托邻居报警并等待抓捕,被认定自首)。法规3
赔偿谅解:赔偿被害人亲属并取得谅解,可酌情从轻(如赵某令亲属赔偿30万元并获谅解)。
三、处理结论
一般情形:年满75周岁犯罪者,若不存在“特别残忍手段”,通常不适用死刑,并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例外情形:若手段特别残忍或主观恶性极大,即使年满75岁,仍可能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但需严格限制适用)。
提示: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证据及社会效果综合裁量,确保“宽严相济”政策落地。
2025-05-16 17:06
2025-05-16 17:04
实务建议步骤:
① 向办案机关索取《侦查阶段情况说明》
② 准备书面材料向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反映
③ 委托律师调取强制措施法律文书
④ 视情况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
2025-05-16 08:41
偷拆包裹是否构成盗窃罪,需根据包裹内财物的价值、盗窃次数及具体情节综合判断。若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金额达标、多次盗窃等),则构成犯罪;若情节轻微,可能仅受治安处罚。
一、构成盗窃罪的关键条件
金额标准
若包裹内财物价值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1,000元至3,000元以上),即使仅偷拆一次,也可能构成盗窃罪。
例如:若某地盗窃罪立案标准为2,000元,偷拆的包裹内财物价值3,000元,则构成犯罪。
次数标准
两年内偷拆包裹三次及以上,即使每次金额未达“数额较大”,也因“多次盗窃”构成犯罪。
例如:两年内偷拆三个包裹,总价值仅500元,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特殊情节
若涉及“入户盗窃”(如进入他人住宅偷拆快递)、“携带凶器盗窃”或“扒窃”(如在公共场所偷拆他人随身包裹),无论金额或次数,均直接构成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