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嘱写了必须去公证吗
遗嘱有各种合法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可以有效,不是必须公证。遗嘱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内容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未经公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公证的遗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遗嘱形式都是有效的,但公正是效力最高也是最可靠的方式,能够避免对于遗嘱真实性所产生的纠纷,推荐采取公证遗嘱的方式。
二、如何认定遗嘱的效力
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遗嘱的其他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情形: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2、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遗嘱的这部分,应认定无效。
3、遗嘱人生前的行为与遗嘱的意思表示相反,而使遗嘱处分的财产在继承开始前灭失、部分灭失或所有权转移、部分转移的,遗嘱视为被撤销或部分被撤销。
4、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
5、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那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到底遗嘱写了必须去公证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法律中规定的遗嘱形式有很多,但其中只有公证遗嘱,其实才需要办理公证手续,否则就会导致遗嘱无效。如果是其他形式的遗嘱,公证并不是生效要件,只是说可以加强遗嘱的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条 【遗嘱见证人资格的限制性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2025-05-10 15:10
2025-05-10 14:38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双方是否在1994年2月1日前已形成事实婚姻将直接影响处理方式:
若在1994年2月1日前符合事实婚姻条件:需先补办结婚证再通过诉讼离婚,或直接起诉解除事实婚姻。
若在1994年2月1日后未登记结婚:属于同居关系,无需办理离婚手续,但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需协商或诉讼解决。
2025-05-10 14:18
一、起诉前必备材料清单
基础身份材料
原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面)
结婚证原件(或婚姻关系证明)
户口簿(证明夫妻关系)
服刑证明文件
监狱管理局出具的《在押人员信息确认函》
刑事判决书复印件(需加盖法院公章)
服刑通知书(注明监狱地址和刑期)
感情破裂证据
分居证明(居委会或物业出具)
往来信件/通话记录(证明感情状况)
狱方出具的改造表现评估(可选)
2025-05-10 14:09
一、起诉前的核心准备
证据收集(决定胜诉关键)
感情破裂证据:
✓ 分居满2年的租房合同/社区证明
✓ 出轨的聊天记录(需保留原始载体)
✓ 家暴的报警记录+伤情鉴定(派出所调取)
✓ 吸毒/赌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5-05-10 13:55
哺乳期妇女可以主动提出离婚,但男方在哺乳期内原则上不得提出离婚(分娩后1年内或终止妊娠后6个月内),除非存在法定例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