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口供不可以定罪。定罪需要证据确实充分,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法律规定定罪的条件有:
1、法律规定的权益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
2、存在危害性的行为;
3、有一个实施犯罪的主体;
4、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2022-08-09 14:23
刑法未成年口供不可以定罪。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1、不轻信口供的原则。这是我国司法机关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的一条基本原则。不轻信口供指对口供的每个部分都不能轻信,但决不是不要口供,更不是完全否定口供的作用。对于被告人的口供,应当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鉴别。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既不能轻信口供,又不能完全不信口供,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收集其他“外部证据”。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依法取证,尤其是要依法取供。
3、口供补强规则。即口供不能作为有罪判决的惟一根据的规则。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该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即使是各共犯口供之间协调一致,没有矛盾,但是没有其他实质证据的,也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因为仅凭共犯的口供,很难保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不是出于串供、刑讯等非正常因素的结果,无法保证口供的真实性,仓促定案,难免出现错案。而且一旦共犯中有一个翻供,整个案件的基础便出现动摇,这种定案方法是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的。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定罪的关键不完全是口供,除了口供外还需要其他的证据,不会单靠口供来定罪
2022-08-09 11:46
2020-11-29 08:16
不可以直接定罪。刑法证据要求能排除无罪可能性,才说是有罪。嫌疑人口供与报案人口供必须是真实客观记录,不能掺杂警务人员的影响。这个是可以作为定罪的一个证据的,可以进行保留。
2022-08-25 10:52
不可以直接定罪。刑法证据要求能排除无罪可能性,才说是有罪。嫌疑人口供与报案人口供必须是真实客观记录,不能掺杂警务人员的影响。这个是可以作为定罪的一个证据的,可以进行保留。
2024-06-20 13:56
涉嫌诈骗只有同伙口供没有其他证据的可能不会定罪。
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属于证据之一,但不能作为独立的证据,人民法院是不会轻信口供的,以与其他证据佐证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