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法院所出具的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裁判的法律文书。判决书一般应包括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法院认定的事实和理由、依据;以及判决结果等内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023-04-21 11:54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中民事实体权利义务争议,作出权威性的判定。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时候,对所发生的程序上应解决的事项,所做的审判职务上的判定。决定是指在诉讼进行中,为了保证人民法院能够公正地审理民事案件,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正确处理人民法院内部的工作关系,对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定事项,作出职务上的判断。
2023-08-28 17:30
法律分析:所谓“三包”是指包修、包换、包退。对商品或服务实行“三包”,是经营者对商品(服务)承担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法。其意义有二:一是促进经营者保证商品或者服务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二是有助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 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包的基本内容是:经营者对所经营的商品(服务)在一定期限内若发生质量问题,便有免费修理、更换、退货的义务,如果经营者不履行此义务,则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023-05-08 16:37
法院宣判后,一般情况下,不可以进行取保候审。人民法院宣判后,作出的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应当就必须履行判决书的义务,不可以再进行取保候审,但是,人民法院宣判后,作出的判决书未生效,案件还需要继续进行审理的,当事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还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
2023-04-13 15:53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诉讼离婚需要多久可以判决,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除 外。法院判决不离的,可以重新起诉,二.审一 般是三个月内审结。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
2023-06-07 09:56
有效,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还钱,或与对方协商债务清偿事宜,协商不成再去法院起诉也是可以的。该欠条可作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当事人可以在向法院起诉时,与起诉状一并提交到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