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补充保险指企业在国家统一制订的基本社保之外,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履行了缴纳基本社保义务之后,专门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附加保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条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
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第十四条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2024-08-15 09:43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应当进行违约赔偿。在合同约定的保密期限中,负有保密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负有保密义务的违约当事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024-09-28 14:43
劳动合同中必备条款外的其他约定条款按以下规定写:
约定试用期的,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约定服务期的,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约定竞业限制的,不得超过二年,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其他。
2024-12-09 17:17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符合《劳动合同法》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如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只要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法律会对这一约定予以保护,认定这一约定有效,约定违约金要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
2024-06-11 14:56
劳动合同中不可以约定担保条款,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直接管理,听从用人单位的安排,劳动者的工作实质上代表了用人单位的经营活动。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担保合同,就将经营的风险转移到了劳动者身上,用人单位作为管理者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了,劳动者作为担保人,承担不合理的风险,违反了公平原则。
2025-02-27 16:48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伤负有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予以免除。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受的法定权利。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属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应属无效的民事行为,因此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