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具体情况定。如果能够证明是受欺骗而签订的合同,那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可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到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在合同被撤销之前,合同是有效的,被撤销后,自然就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2-08-12 11:59
欺骗老人有可能触犯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
2、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欺骗了老人,符合了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可以追究诈骗罪的责任的。
2022-09-08 14:47
无效,欺诈、胁迫的离婚协议书无效。一般情况下,离婚协议书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是在欺骗的情况下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无效的。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2022-08-22 13:42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022-08-23 15:38
有效,但是可以申请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2-09-02 15:27
不一定,这样的协议需要全部当事人协商一致后签订。如果不涉及父母的财产与利益,父母可以不参与签订。如果涉及父母的财产与利益,父母也是当事人,当然也需要与父母协商一致,由父母签字确认。否则,只有兄弟、证人的签字,父母等其他合同当事人未予确认前,协议还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