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2022-08-17 16:24
专利权人和专利发明人的区别是专利不仅包括发明,还包括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另外专利发明人不一定是专利权人,他人可以通过与发明人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或转让合同而成为专利权利人。
2022-08-29 08:50
著作权是人身依附性极强的权利。著作权上有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作者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只是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给出版社,但是著作权的人身权利仍然属于作者。《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九条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
2022-09-09 10:50
2022-08-25 13:45
1、保护对象
外观专利主要针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主要保护的是工业产品的色彩、图案及外形设计。而著作权更偏向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拥有独创性且能以各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两者都是能够加以复制的智力成果,而产品包装或外观因涉及美感的创造(特别是图案的设计及构思),因此与版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重叠。
2、权利内容区别
外观专利构成主要为财产权,其中包括实施权、许可他人实施权及转让权,相对比较简单。而著作权是由人身权和财产权两大部分构成,著作者的人身权(精神权利)部分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些权利有不可转让性、永久性等特点。与专利不一样,著作权的财产权部分有使用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获得报酬权等。由于著作具有作品传播的特性,因此著作权存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放映、广播、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等使用作品方式的权利。
3、保护权前提区别
依照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必须有“不属于现有设计,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应该具有明显区别”的特点,因此,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必须有独一无二的首创性。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就自动产生,只要该作品为独创的(不论是否发表,或与已发表的作品是否相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著作权利。
4、保护权利获得途径区别
产品外观设计想要获得保护,就必须向国家专利局申请,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才能取得相应专利证书。而著作权是在作品完成后自动取得,不必经过相应审查。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权与著作权证完全不同,想要获得实际的维权目的,仍需要向国家版权中心提出申请,取得《作品登记证书》。
5、保护区域区别
专利遵循的是地域性保护原则,在中国申请的外观专利,只能在大陆受到保护(不含港澳台及国外),想要在港澳台及境外获得保护,就必须在对应地区进行申请。而著作权在作品完成后自动获得,不必办理相应手续,就能获得相应地区的保护。除此以外,我国还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因此我国的著作权能在公约签约国获得相应保护。
6、保护期限不同
我国的外观专利保护期为自申请之日起的10年时间。而著作权则要长的多,期限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再加去世后50年时间;法人作品及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部分保护期限为50年。
2022-09-09 15:17
区别:由于著作权法具有非常严格的地域性,因此内与外待遇差异明显。(1)保护条件不同:中国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依据著作权法直接取得保护;外国人的作品若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2)作品首次发表的规定不同:中国作者的作品的首次发表,指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或境外发表。对外国作者来说,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表,指外国人未发表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或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外出版后,30天内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被视为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或外国人的作品未发表,但经授权改编,编译后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也视为该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3)著作权保护期的起算不同:中国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其著作权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其著作权保护期自首次发表之日起计算。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其保护期根据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及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