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据解除合同的理由来确定。
用人单位单方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履行如下程序:
(1)制作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送达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当载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2)应当事先将解除劳动合同理由通知工会。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与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而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因此,在劳动合同解除时应发挥工会的作用以防止企业滥用权利,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将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事先告知工会,就能使工会及时发现单位违法解除、侵害职工权益的情况并予以制止。
(3)在解除或者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4)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劳动者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
根据《事业单位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根据《事业单位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2-09-30 16:01
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2022-09-30 16:36
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2022-10-29 15:52
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2022-08-24 11:54
《劳动法》第29条规定了以下情形单位不得解除合同“⑴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⑵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⑶女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⑷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些情形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续到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为止,这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权益不受侵害。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按照1987卫生部《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等法规来处理。
此外,劳动者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来工作,企业需要经济性裁减人员均要受一定的限制,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很多情形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等法规给予补偿方可解除合同。
2025-03-20 17:30
事业单位在下列情形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事业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者存在非过失性辞退情形,事业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