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022-09-30 16:01
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2022-09-30 16:36
1.适用范围不同。
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国家在编制、经费、工资上,对事业单位仍实行宏观管理。
3.管理监督部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国务院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对其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
4.聘用合同的具体制度体现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2022-11-22 15:07
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3、监督管理部门不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2-09-03 10:34
事业单位内部劳动合同制和编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开支来源不同:正式编制人员工资由财政拨款解决,合同制人员工资由单位预算外收入中解决。
2.福利待遇不同:正式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按政策规定及上级部门规定执行,合同制人员参照正式编人员标准执行,但实际上低很多或缺项。
3.正式编人员不犯重大错误,不会被辞退,工作稳定,合同制人员随时有被裁员的风险。
4.正式编制人员可以提任副科级职务,合同制人员不可以。
2022-10-17 10:17
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狭义劳动合同适用的主体为企业,聘用合同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事业单位。
2、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3、监督管理部门不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