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处分法适用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
政务处分是监察机关对违法公职人员给予的惩戒。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2022-08-11 1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022-08-10 10:30
其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处分的程序、申诉等适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2022-08-09 14:49
适用《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对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活动。公职人员是指下列人员:(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相关法律的管理的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2022-09-21 15:54
1.违法公职人员必须有两个(含)以上都应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且违法行为性质不同,才适用合并处理原则。
2党纪处分实行合并处理加重一档的方式,政务处分采用吸收及限制加重的合并处理方法。
3政务处分和党纪处分的处分种类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都适用合并处理加重一档的方式,会出现党纪宽于国法的情形。
4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依法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
2022-08-12 14:34
1.违法公职人员必须有两个(含)以上都应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且违法行为性质不同,才适用合并处理原则。
2党纪处分实行合并处理加重一档的方式,政务处分采用吸收及限制加重的合并处理方法。
3政务处分和党纪处分的处分种类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都适用合并处理加重一档的方式,会出现党纪宽于国法的情形。
4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依法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