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在公安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避免泄露保密信息:要牢固树立“泄密隐患就在身边,保密工作从我做起”的意识,不图省事、不搞变通,坚决做到“涉密不连网、连网不涉密”,确保涉密文件“用不出其位”;涉密文件必须时时刻刻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置于安全的环境中。
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三)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四)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行为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2023-04-18 09:01
个人信息泄露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2024-03-21 13:44
对于恶意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刑法、民法和司法解释都有明文规定。相关责任人因此会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2022-08-10 11:35
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处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节来定。
1.如果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如果只是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一般会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4-10-25 09:52
针对劳动合同中存在的保密费用是否合理的问题,我们持有明确的立场——这种规定并不恰当且不合理。
在企业与雇员签订合同时,确实需要对涉及到保密职责方面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商定与约定。
然而,公司不得擅自就保密事项以收取报酬为由,提出所谓的“保密费”支付要求。
此举不仅涉嫌违法违规,还会对雇员的相关权益造成损害。
因此,雇员有权选择不履行该项条款或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提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申诉和诉讼程序。
2022-08-11 13:58
个人信息泄露去当地的公安机关来进行报案。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不构成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的话,那么公安机关不会对此立案受理的,所以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确实属于刑事案件。个人信息遭泄漏后,公民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
1.按照《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
2.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3.消费者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