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违法。指行为人实施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2、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实践中,对环境的破坏多表现为故意,对环境的污染多表现为过失。
3、行为的危害后果。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危害后果不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4、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当然,在不以危害后果为必要条件的场合,则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08-12 15:39
犯罪构成的条件认定应包括:(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022-08-12 11:18
国际贸易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
1、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2、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3、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承诺阶段;
4、书面形式需要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
2022-09-24 08:51
合同分为成立和生效两个步骤,成立和生效分别有各自的条件。
1.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建立了合同关系。一般而言,合同成立要件有三:
(1)当事人意思表示须一致,即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根本要件。
(2)合意则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以订立合同的为目的。
2.合同生效,则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022-10-30 16:06
合同分为成立和生效两个步骤,成立和生效分别有各自的条件。
1.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达成协议而建立了合同关系。一般而言,合同成立要件有三:
(1)当事人意思表示须一致,即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根本要件。
(2)合意则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以订立合同的为目的。
2.合同生效,则指具备有效要件的合同按其意思表示的内容产生了法律效力。一般认为,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024-12-16 11:39
环境民事责任作为特殊侵权责任,在其构成要件上与普通民事责任有所不同。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环境民事责任作的构成要件如下:
行为人实施了致害行为;
发生了损害结果;
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