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无效的情况,只有不能作为单独认定为事实的证据,具体如下: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载明证人的姓名、职业、住所、联系方式,作证的主要内容,作证内容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以及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2022-08-11 13:38
有以下情况的证人证言无效:证人陈述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应作为证言的内容;证人的分析认识或者法律评价也不能作为证据。证人证言应是自己亲自所见所闻,如果是别人看到或听到转告的所谓传闻证言,也不能作为证人证言的内容。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2022-11-24 11:58
书面的证人证言没有具体的格式要求,写明具体的情况即可。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交代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等等。
2、说明与本案诉讼双方是否有利害关系(如亲戚、朋友、利益等关系,是否足以影响案件的真实性)。
3、记录其说的相关证言、证明内容,证言的内容应为证人直接感知。
2022-09-27 08:57
证人证言的采信规则有以下几种:
1、意见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就是说证人证言的内容应当是其亲身感知的表述,不应是揣测性的、推断性的、评论性的、推断性的证言。
2、证据能力规则,主要是证人在作证的时候,他的年龄、认知水平、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状态是否影响作证。
3、证据的合法性规则,证人证言的取得程序、方式应当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
4、瑕疵证据的补正与质证。
5、当庭翻证的采信规则,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相互矛盾,如果证人当庭能够对其翻证做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庭审证言。
2022-09-29 11:29
证人证言不同于其他证据之处在于其并不像书证、物证一样在案件发生时即可固定下来。对于法院如何采信证人证言的问题,还要看 第一,王某是否具备证人的资格。 第二,王某的证言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第三,人民法院能否仅凭王某的证言认定案件事实。法院是否采信证人证言要看实际情况才能确定的。经过法庭质证,如果对方认可,也是会采信的。
2022-10-19 10:47
无论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有可能涉及到采集证人证言作为审判依据,但是证人证言需要经过质证才会被法庭采用,并不是所有证人证言都可以被用作审判依据。
证人证言的采信规则有以下几种:
1、意见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就是说证人证言的内容应当是其亲身感知的表述,不应是揣测性的、推断性的、评论性的、推断性的证言。
2、证据能力规则,主要是证人在作证的时候,他的年龄、认知水平、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状态是否影响作证。
3、证据的合法性规则,证人证言的取得程序、方式应当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
4、瑕疵证据的补正与质证。
5、当庭翻证的采信规则,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相互矛盾,如果证人当庭能够对其翻证做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庭审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