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执行有以下流程:
1、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2、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采用枪决或者注射执行。
3、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验明正身,讯问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
4、执行后,书记员应写成笔录。
5、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6、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 【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2024-05-13 13:46
我国死刑的执行方式一般有枪毙死亡和注射死亡两种。具体如下:
1、枪毙,即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行刑时死刑犯采取跪姿;
2、注射,行刑时犯人被绑在椅子上,由法医向犯人的手臂静脉注射药剂,犯人一般在几分钟内因心跳停止而死亡。
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025-03-04 09:29
1、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2、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2025-02-28 10:32
中国死刑的执行,应当在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七日以内交付执行。
然而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最后,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
2024-11-05 09:31
关于死刑犯行刑作业的相关流程如下:
首先,在执行死刑前,罪犯如有向法院提出会见其亲属或律师的请求,或者其家属也提出了会面的要求,那么,人民法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批准此项申请;
其次,对于那些决定执行死刑而等待实施的罪犯,在执行命令下发三日之前,应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派专员进行现场监督;
第三,进行死刑执行时,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应对罪犯的身份进行详细核实与确认,并确保被执行者是经过正式审判程序判定为死刑的罪犯,以预防错判的发生,同时还需询问罪犯是否有告别的遗漏和信件等特殊物品,并保留验证结果的记录,再将执行任务交予执行人员,按照法定流程完成执行死刑作业;
最后,所有执行死刑的过程都应公开透明,严禁任何涉嫌侮辱被执行者人格法医应确认罪犯确实已经死亡,而在场书记员则需要细心制作执行纪录。
2022-08-08 09:39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