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如果你的房屋因国家建设被征收,且没有安置,你现在又没有住房,也没有宅基地,可以再申请宅基地。
2、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一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2025-03-21 09:55
1、可以。如果你的房屋因国家建设被征收,且没有安置,你现在又没有住房,也没有宅基地,可以再申请宅基地。
2、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2024-12-21 10:09
1、可以。如果你的房屋因国家建设被征收,且没有安置,你现在又没有住房,也没有宅基地,可以再申请宅基地。
2、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2025-03-29 08:39
1、宅基地征地补偿款不能继承。
2、宅基地应该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集体召开会议统一进行讨论审批分配,其所有权不属于村民,因征收宅基地取得的补偿款不属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故不能作为遗产进行继承。
房屋征收是国家对非国有财产在进行公平补偿之后实施的一种强制性交易的行政行为。
它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给予公平补偿。国家只有在公共利益需要的特殊情况下并对土地使用权人给予相应补偿之后才可依照法定程序提前收回公民的土地使用权。征地拆迁实务中,法定的征收程序非常严格,报批前公告程序、调查程序、听证程序、报批程序、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制定及公告程序等等。一般来说,征收造成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有两种情形
2024-08-23 10:30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买卖是被允许的,但又有诸多的限制条件:
1、是经本村村民委员会同意,且最终取得乡级政府的批准;
2、是转让人与受让人同为本村村民;
3、是受让人无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
4、是宅基地使用权不能单独转让,须与住房一并转让。
2025-02-18 10:48
关于农村宅基地产权变更所引发的各类补偿款项,主要是依照被征用土地所原有的功能特性来予以补偿。
这其中就涵盖了土地赔偿金、安置补助费还有地面附着物与地上青苗的补偿款。
每项补偿费的确切数额将会视本地政策差异而有所变动,而衡量其补偿的真正尺度,则常参考土地所在地理位置、占地大小及实际用途等元素。
其次,涉及到的另一方面是房屋补偿费。
此项费用的指向为对房屋本身的构造、整体面积,及其建筑年份等重要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给予相匹配的补偿金额。
值得留意的是,对于房室内的装潢部分,同样可能有着一定量的补偿,然而,这一切可能都受制于最小面积限制,例如若住户人员人均住房面积未达50平米,在此之上的装修费用往往无法获得补偿。
再者,出于对易地重建户生活的考量,政府还将出资打造异地安置住房或者支付相关安置所需的经费,同样也包含了从旧址搬至新居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
另外,针对因为拆迁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农家群体,政府还会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此外,为了激励广大农户积极配合拆迁工作,政府有时还会实施一些奖励手段。
至于最后一类拆迁补偿项目,是非住宅性质房屋运营损失补偿。
如果在宅基地上存在有非住宅性质的建筑物,如商业店铺、工业厂房等等,那么我们还应该加入考虑因其经营停滞短时间而造成的经济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区、各时段具体的补偿政策和金额标准会有所变化,所以当面临拆迁时,建议及时向当地政府机构询问或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意见,充分了解各项补偿标准以及自身权益范围。
再次强调,对于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必须清晰区分,以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