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向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时携带:本人身份证、用人单位全称、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能证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上班的相关证据。
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24-07-19 09:47
1、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仲裁程序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应予受理;
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未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3、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2022-10-11 14:23
可以双方调解,也可以找第三方;具体解决纠纷的办法有四种:
1、双方协商调解,可以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合同的规定,自愿平等地进行磋商,解决管理纠纷;
2、由第三人调解,一般调解可分为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可以由物业公司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3、可以向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4、通过以上方式仍无法解决纠纷,可以提起诉讼或提交仲裁机关仲裁。
2022-09-27 16:39
如果军人军属遇到困难的,部队的保卫部门可以负责处理知军民纠纷、家属维权等事项。如果有权益受侵害等涉法问题或者家庭困难,遇到变故等难题的,让连队打报告,将情况递送到保卫部门,他们会协助处理的,一般的话是以部队的名义向驻地的武装部、民政局发函版,请求他们协助解决,也可以申请当地政府部门调解,或者到法院起诉。
2025-01-24 14:20
若所在单位未按时支付薪资,可尝试通过下列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建议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友好协商解决;
其次,您有权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此事以寻求帮助;
再者,您也可以联系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是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备调解职能的机构,申请他们协助处理纠纷;此外,如果您选择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那么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或者在对仲裁结果不满时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您还有权请求除全额工资外,额外增加相当于工资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2025-02-13 14:12
策略一:
以相互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处置之道。
这需要您与至高无上的管理者保持良好沟通并共同探索最佳解决方案。
策略二:
若协商不成或者发生误会无法解开,您可能不得不选择启动法律程序,首先可以确实无疑地向所在地劳动监察机关进行投诉和举报,表达您的权益诉求。
策略三:
若以上途径均未得到预期的回应或未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您可考虑之一便是申请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
在该过程中,值得您格外关注的是,必须于劳动争议产生之日起的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策略四:
最后一个途径,假如所有尝试都已结束仍未达成满意的结果,那就只剩下诉诸法庭来最终定夺这个问题了。
即,先经历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