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农民不可以异地在农村买房。
农村的房屋一般只能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转让。
具体农村的房屋买卖应当符合的条件,可以了解所在地的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五款、第六款的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2023-09-14 16:37
离婚 后没有房子, 户口 可以这样分开: 1、落在单位 带着 户口迁移证 去要落户的地方派出所 户籍 处落户,比如提供工作单位的证明,可以将户口迁回工作单位。 2、离婚后无住房的,也可以凭借迁移证将户口落在社区 集体户口 或者当地人才市场等。
2025-02-06 17: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第五项的规定:
“严格宅基地的申请条件。
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
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因此,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另外,一处宅基地是指村民一户所拥有的宅基地是一块整地,而不是分布于村集体土地不同地方的两处或以上的土地。
2022-09-17 09:49
有户口没房子怎么安置是由当地政府决定的,每个省份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有户口没房子在拆迁的时候是不能享受金额补偿的,但是可以享受安置费的补偿。至于说怎么安置,这是由当地的政府决定的。为了共同的利益在国有土地上拆迁的房屋,应该对被拆迁的人进行补偿,如果是由其他单位进行安置的,政府应该把安置费交给该单位。如果不需要安置的人,应该把安置费交给个人或者取得被安置人同意以后,把这部分安置费给被安置人用于交保证费用。拆迁补偿包括:1、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2、如果拆迁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虽为拆迁,但从法律关系层面来说,是土地征收。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2022-08-11 15:48
有户口没房子怎么安置是由当地政府决定的,每个省份的规定都是不一样的,有户口没房子在拆迁的时候是不能享受金额补偿的,但是可以享受安置费的补偿。至于说怎么安置,这是由当地的政府决定的。为了共同的利益在国有土地上拆迁的房屋,应该对被拆迁的人进行补偿,如果是由其他单位进行安置的,政府应该把安置费交给该单位。如果不需要安置的人,应该把安置费交给个人或者取得被安置人同意以后,把这部分安置费给被安置人用于交保证费用。拆迁补偿包括:1、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2、如果拆迁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虽为拆迁,但从法律关系层面来说,是土地征收。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2022-09-15 10:33
农村户口户主户口转出,土地能否给其他人主要看具体情况。我国是保护进城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因此,非农户承包地是不能随便被收回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但是农户可以在集体内部转让给有需要土地的农户或者流转出租。因此法律不再规定村集体有权要求进城落户农户交回承包地,而是“引导”自愿有偿退出或者流转出租。从法律层面理解这句话一方面是在进一步维护农户的土地权益和关怀;更重要的意义是强调土地要“物尽其用”,维护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因此,不能因为农户进城落户而失地。
关于部分家庭成员户口迁出。因为外出经商、工作导致部分家庭成员户口迁出,其不会因此就失去土地。因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家庭承包方式,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承包地属于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承包经营的性质,迁出的这部分人口属于是原始的分地人口,土地承包权益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只有部分家庭成员迁出,并不会影响已经承包的土地使用权,以及流转权。
关于整户迁出成为非农户,成为城市户口。如果整户户口迁出到城市成为非农户口,这样的户口性质已经转变为城市人口,而土地还在承包期内,这时候可以引导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承包权,也可以鼓励其流转土地经营权。这说明,在该土地承包期内,已经确权后的土地,不能够被强制收回,采取的是鼓励其自愿交出土地,只有在这一轮承包期到期后,村集体才有权收回非农户的承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