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赔,与受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从宽处罚。同时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12-31 10:24
在认罪认罚之后,当事人依然享有上诉权。
首先,若被告人以此前所承认的犯罪事实不符合法定的真实性及自愿性条件,或一审判决所采用的法律存在错误,且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律规定,抑或是法院并未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导致其审判决刑过重等诸多原因作为上诉辩护的依据,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引发争议,因其正当合理的申诉需求得到了支持,检察机关也不会对被告人的上诉行为提出相抵触的抗诉申请。
其次,如果被告人并无充足的理由,亦或是质疑认罪认罚具结书面据的真实性从而提起上诉等特殊情形,检察机关很有可能会视该人为未真正接受认罪认罚的观点,并据此提出抗诉请求,那么过去的量刑建议将会被撤销,最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是被处以更严厉的刑罚。
2022-08-09 10:01
盗窃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判刑的结果也不一样,比如说是入室盗窃还是在公共场所扒窃,盗窃中有没有发生冲突,还有是一次盗窃十万还是多次盗窃,等等认罪认罚积极退赔谅解,理论上有缓刑可能。盗窃公私财物,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判刑标准。
2024-10-15 10:17
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数额高达四十九万元的诈骗犯罪案件,最轻量刑标准亦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详细而言,所谓的诈骗罪行涵盖了行为人为谋求自身非合法利益而使用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等欺诈手段,致使他人陷入错误认知从而交付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形式。
对于涉案金额达到或超过五十万元的情况,则应按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进行定性处理,依法应对行为人施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的刑事惩罚,且须附加罚金或没收其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作为额外的经济制裁。
2022-08-08 17:08
(1)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
(2)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情形的除外。
(3)但是从保障人权和确保司法公正角度,对以下几类案件是不适用的:一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们的代理人和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第三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构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
2022-08-08 16:45
(1)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
(2)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情形的除外。
(3)但是从保障人权和确保司法公正角度,对以下几类案件是不适用的:一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们的代理人和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第三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构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