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裁定的生效时间的法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执行裁定的生效时间为裁定书送达后立即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五十八条 起诉方式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2025-03-13 14:23
执行裁定未送达被执行人不生效。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022-08-10 09:22
裁定驳回执行申请指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其他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时,法院经审查认为有不予执行的法定情形的,应当裁定不予执行。驳回执行申请的法律依据分为以下两种情形,法院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一、仲裁裁决违法的。 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不予执行制度具有以下特点:适用的前提是案件的受理须符合法定条件;适用的对象为非诉法律文书。由此可见,不予执行裁定只能适用于仲裁机构的裁决、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法院之外的其他机关制作的非诉法律文书,而不能适用于法院自身制作的判决书、调解书等裁判法律文书。
2022-09-13 08:50
1、申请行政裁定书有效期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2、法院执行裁定书有效期是何时执行完毕,则没有时间上的硬性规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换句话说,执行可以中止,不轻易终止。只有符合相关条件,执行才可以终止(通俗讲就是结束了)。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024-07-02 11:11
执行裁定书与民事裁定书的区别如下: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2、目的不同。裁定的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的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
2025-02-15 09:24
民法典对债务纠纷判决书下来多久执行没有规定,而《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是一审判决的,判决书送达当事人15天后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的,判决书作出后就生效,判决书生效后就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