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一般不算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人身隶属关系,它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而且以相对固定的周期支付工资,并且工资相对稳定;劳务关系则是一种平等主体形成的财产关系,一般都是临时性工作,以完成特定工作为目的来计算报酬,而且结算报酬的方式大多是即时结清。
暑假工通常是学生利用暑假期间进行的工作,其工作性质具有临时性、季节性等特点,且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往往与用人单位的正式员工有所不同。因此,暑假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一般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而是被认定为劳务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暑假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一般不算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仍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暑假工的合法权益,如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等。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暑假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2024-10-25 09:34
在校生打工一般不认定为劳动关系。劳动者是指在法定就业年龄范围内,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享受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接受用人单位管理,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从用人单位处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如果在校生不符合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年龄条件,那么劳动关系不成立。即使符合年龄条件,其在打工同时具有“在校学生”身份,工作活动属于脱产学业外的兼职性质。因此,在校学生在外兼职、为完成学校安排的社会实习、自行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一般无法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2022-09-16 16:24
劳动仲裁就是指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做居中公断与裁决。如果是短期打工的社会人士可以认定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校生打工不认为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不是劳动仲裁的适格主体。
2022-09-16 11:07
暑假工如果存在劳动关系,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09-19 10:36
暑假工也是需要签劳动合同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暑假工与劳动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是需要签劳动合同的,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合理利益。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在劳动合同中,将双方商定的事宜和承诺,都详细地写在合同中,这样双方的劳动关系和约定,都清清楚楚,有根有据的。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就有合同条款所依。
2024-04-10 11:55
个体工匠与学徒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但个体工商户与学徒之间符合以下条件的,构成劳动关系:双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