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主要体现于三点,详述如下:
首先,是两者遵循的原则存在区别。
在处分行为中,标的物的特定化被严格遵守,而对于负担行为而言,对这方面则不予限制;
其次,从本质上看,处分行为因为具有处分性质,通常归属于物权行为类别,然而负担行为却并不具备这种特征;
最后,在成立所需的条件方面,处分行为往往需要处分人先拥有处分权才能实施,相比之下负担行为则无需行为人事先拥有相应权限。
进一步分析说明,处分行为又具体囊括了物权行为以及准物权行为两类,详言之:
物权行为主体通常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且具有独立性;
至于准物权行为,其实质为涉及到债权或者无体财产权作为标的的处分行为。
另一方面,负担行为亦具备自身独特的特性,例如:
一旦负担行为依法有效确立,债务人便负有向债权人进行给付的义务;
此外,债权人根据相关书面协议或法律规范也享有对债务人的请求权利;
另外,出卖人也负有为购买者交货,并使购买者得以获得物品所有权的义务。
总的来说,处分行为是通过直接使相关权利发生、变更或消失来实现法律行为职能,而负担行为则更侧重于引发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行为功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条 【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的负担】因债权转让增加的履行费用,由让与人负担。
2024-10-16 10:52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
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2022-08-09 13:54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
1、概念不同。
2、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
3、法律特征不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
2022-08-10 08:42
根据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与刑事违法(犯罪)不同,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还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如下:
第一、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第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违反了刑法;
第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是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2022-09-24 14:17
违法行为都是不良行为,但不良行为并不一定是违法行为。 不良行为是指不道德的行为,一般是指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而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规、行政法规等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022-09-27 10:13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违法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刑事违法、行政违法以及民事违法,而犯罪是违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范围仅仅是关于刑事方面的违法;
2、违法是违反了法律法规,而犯罪是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3、违法的社会危害性有轻有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重。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