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取保候审不算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是指我国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的客观记载,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认有罪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罪。而取保候审只是一项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的,不能确认其有罪,从而不会留下犯罪记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2022-08-12 13:45
解除取保候审不一定结案,因为取保候审只有一年的期限,如果到期仍无证据,对该犯罪嫌疑人移送审查起诉的话,只有解除取保审,只有收到撤销案件决定书后,才算是结案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2023-05-19 16:27
取保候审期间能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因为案件还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是不能认定有罪的。至于无犯罪记录干什么用、证明是否备注负案在身,都要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2024-05-06 15:58
解除取保候审后,如果司法机关释放当事人的,当事人就不是犯罪嫌疑人了;如果司法机关变更强制措施的,当事人还是犯罪嫌疑人。根据法律规定,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2024-10-19 09:37
1、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解除。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取保候审的解除大概有三种情形
(1)因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解除。
(2)因变更其他强制措施而解除。
(3)因届满而解除。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解除取保候审应当由原决定的司法机关作出,通知公安机关执行。
2024-03-22 15:45
故意伤害被取保候审,如果法院最终没有定罪的,不会留下犯罪记录;如果法院最终作出了有罪判决,则会留下犯罪记录。取保候审只是相关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暂不羁押的处理,与是否会留下犯罪记录是没有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