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5-04-23 16:17
民事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是: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
2025-03-27 09:25
根据《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发生的事由
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这些因素通常是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而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是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这些因素是权利人可以控制或者预期的。
2、发生的时间
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这意味着在中止之前,诉讼时效期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而诉讼时效中断可以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间,包括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之前。
3、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
2022-08-09 15:39
一是普通时效,新通过的《民法典》规定普通时效期间为3年。二是特别时效,是法律特别规定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民事法律关系的时效期间,如果法律有特别时效规定的,就不适用3年时效,而应适用特别时效。例如,《民法典》第594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4年。《保险法》第26条规定,人寿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三是最长时效,《民法典》规定20年,最长时效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2020-10-29 13:56
1、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在我国仅有债权请求权与继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2、不适用诉讼时效:
(1)支配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例外:抵押权适用诉讼时效)。
(2)抗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3)形成权一般是除斥期间。
(4)《诉讼时效规定》第1条规定:下列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不是诉讼时效的客体:
①、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②、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③、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2024-11-01 09:51
法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