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被骗签订协议的方法是:受欺诈方可以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仲裁机构仲裁,由上述机关或机构撤销该协议。但是受欺诈方行使撤销权不能超过该权利的除斥期间,即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行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 【撤销权的消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022-08-10 08:50
民事欺诈行为,借贷合同并非无效,而是可撤销,出借人享有撤销权。在出借人不行使撤销权的情况下,借贷合同依然有效。被骗担保须举证证明当事人的串通与骗取事实,可以主张免除担保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
(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2022-09-24 08:45
被骗签了担保协议,属于可撤销合同,只要有证据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对方采用了诱骗方法,受骗人是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撤销后该担保协议自始无效,无需承担保证责任。
但是对于这种证据的取证是比较难的,因为一般签订合同时都不会录音录像,如果证据不足,法院会驳回撤销担保协议的诉讼请求,因此担保有风险,签字需谨慎。
如果对方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还可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2-10-30 15:58
被骗签了担保协议,属于可撤销合同,只要有证据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对方采用了诱骗方法,受骗人是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撤销后该担保协议自始无效,无需承担保证责任。
但是对于这种证据的取证是比较难的,因为一般签订合同时都不会录音录像,如果证据不足,法院会驳回撤销担保协议的诉讼请求,因此担保有风险,签字需谨慎。
如果对方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还可以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5-03-17 09:35
被骗签了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确认该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法》规定吗,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024-06-29 14:43
劳动者被骗签了劳动合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申请确认无效。根据法律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劳动者发现自己被骗签了劳动合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劳动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