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结束的制度。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022-08-18 14:32
刑事案件两审终审。两审终审制度指法院审判一个案子,会通过两级法院审判,二审发运最终做出的结果就是审判结果。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局判决,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2022-09-20 11:12
中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具体意思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此外,再审一般不改判是因为一审二审已经由法院进行法律适用,只有在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会改判。无论是一审法官还是二审法官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来审理案件的。而在我国法律中并未有二审改判对一审法官的影响,除非有证据证明一审法官在一审期间有不正当行为。
2024-09-06 14:12
刑事案件二审,不是必须开庭。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以下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等。
2024-12-13 10:56
就所有的上诉案件而言,改判的机率不大;另一方面,就选择上诉的当事人来说,其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机率虽然较低,但也不可视为不能之事。
二审改判的情形:
1、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2、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3、原告诉讼请求无事实或法律依据,原审判决却支持其诉讼请求。
2024-10-19 09:34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在法院系统中经过两个审级(即一审和二审)的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当一个案件在一审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或裁定后,败诉方有权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如果上诉被接受,案件将进入二审程序。二审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或裁定,各方当事人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两审终审制的目的是确保审判质量,纠正可能发生的一审错误,同时维护司法决定的终局性和权威性,避免无休止的诉讼循环。此外,这一制度还体现了法院之间的层级监督关系,上级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可以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