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有可能会审问家人,具体要视情况而定,要看家人与犯罪是否具有关联。
诈骗罪属于经济犯罪的一种,经济犯罪是有可能调查家庭成员的,主要调查的是家庭成员有没有参与经济犯罪,有没有将经济犯罪所得进行隐藏等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2025-03-10 16:53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虚假陈述、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果被定罪,诈骗犯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但是这种刑事责任通常不会连累到其家人,除非家人也参与了诈骗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般来说,刑事责任是个人行为的责任,不会由于与他人的亲属关系而传递到家人身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因为犯了诈骗罪被定罪,他的家人不会因此也受到处罚或责任。但是,如果家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诈骗活动,或者知道诈骗行为而没有阻止,那么他们也可能会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如果
2022-08-08 10:34
犯诈骗罪一般是不会连累家人的,谁犯罪的谁承担。在法律上,成年人犯罪属于个人行为,只要父母没有参与,就不会牵连父母,父母不应承担任何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022-11-18 11:14
诈骗犯不会连累家人的财产,犯罪是个人行为,不会连累亲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9-25 14:15
倘若涉及成年人部分被骗报警后,一般情况下警方并不会因此而通知其家属。
当然,倘若选择前往派出所进行报案处理,那么,警方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家访调查。
在此过程中,您可以尝试直接前往相关警方部门进行口头陈述与笔录。
作为受害者,您需要积极主动地与警方保持沟通,尽可能提供更多详尽且具破案价值的信息,以便于尽早将犯罪分子缉拿归案,为自己挽回损失。
假如在相应期间内,警方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建议您从容淡定地等候结果,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陷入同样的诈骗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在案情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会严格保障您的个人隐私权,尽量避免泄露您的个人信息至外界。
2022-08-11 11:34
立案后是否通知家人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
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则不会通知家长,而通知本人;如果是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则要通知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未成年人报警后会通知家长,因为报警后警察必须着手展开调查,还要给你做笔录,而《公安机关办理案件程序规定》中提到,制作询问笔录成年人必须有家长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