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往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
倘若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员工劳动报酬等行为,员工可据此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也将依据法规条款妥善处理此类问题。
2.提交劳动仲裁。
若员工不幸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争议,且在双方均未能就此事自行协商解决,亦无法达成包括但不仅限于和解协议在内的其他协议之后仍未能有效履行该协议时,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如对于仲裁判决结果感到不满,可考虑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3.向法院直接发起民事诉讼。
针对具备欠条之劳动者,携带身份证、户籍簿、欠条、民事起诉状以及副本等相关文件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待经法庭审理并判决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款项后,仍发现单位置之不理者,劳动者得自法院判决书中所列明的期限满两年后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2024-09-20 10:47
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由法官作为中间人,做欠款人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欠款双方很容易达成和解,然后签署和解协议。
在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协议即可。
2022-05-05 13:50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标的;(三)数量;(四)质量;(五)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4-05-14 14:44
1、协商解决。单位与劳动者就工资的支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以后可以解决拖欠工资的纠纷。
2、打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3、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4、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4-10-08 14:10
在三年诉讼时效内向本市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根据仲裁结果要求拖欠方支付工程款,如果对方还拒不支付,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方还拒不支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022-09-23 09:40
拖欠工程款的有以下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及时交涉,通过书面、口头要回欠款,如果能及时要回欠款,可以大大减少企业遭受的损失。债权人也可以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为后面争取权益做好准备。如果多次交涉仍未要回欠款,那就通过提起仲裁或者诉讼,要求拖欠单位立即支付所拖欠的工程款。对于拒不执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将工程依法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