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护理假,但是有产假。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024-08-05 16:10
关于产妇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其中包括了双休日与法定节假日在内的陪护假期。
陪产假这一概念也可称为照顾假或护理假,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女员工在合法生育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是对丈夫在妻子分娩后需要承担照顾责任的一种补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福利并非源自于劳动法规的限制性规定,而是建立在对婚姻事实的认可基础之上。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法律法规,陪产假可能于各个省市、自治州、直辖市区内有所差异,但他们通常会出现在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之中。
此外,还应了解即使在同一区域内,某些部门或许享有陪产假,而另一些则未配置此类权利。
2022-11-21 10:38
父母护理假国家无统一规定,具体的天数由各个地区自行规定。大部分地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老年人住院治疗期间,其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2022-08-10 16:08
产假是指女性劳动者在生育后,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的恢复身体的假期。《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为鼓励生育二孩,在原有98天产假的基础上,各地区规定了不同的奖励假期。《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延长女方生育假60天,即达到158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20天。生育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护理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正常发放男方工资。
2022-08-23 15:31
陪产假和护理假是指的一个假期,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女职工的产假作出明确规定,对男职工的陪产假或者护理假没有进行规定,但是各省的人民政府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会对男职工的陪产假或者护理假作出详细的规定,其实,陪产假和护理假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毕竟男职工的假期是由各省进行规定,那么在说法上就会存在差异,但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2022-09-15 09:21
男性护理假津贴和工资,能否同时享受,需要看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都是这样规定的:个人缴纳社保可以领取生育津贴的,但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但是在一些人口与计划生育靠前的城市,如《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7日;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日,配偶享有护理假15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