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的申领条件有:
1、家庭无宅基地的;
2、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居住,现有宅基地无法满足分户居住需求的;
3、因自然灾害、政策性搬迁、政府规划实施等原因,需要重新选址建设住宅的;
4、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1、为实施村庄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住宅,新房建成后,逾期无正当理由不拆除旧房、退出原宅基地的;
2、因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原因确需占用宅基地的;
3、因户口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宅基地的;
4、一户拥有两处以上宅基地的,其多余的宅基地;
5、未按照批准用途使用宅基地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宅基地:
1、年龄未满二十周岁的;
2、原有宅基地面积已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3、户口已迁出本村,不在当地居住的;
4、农村村民将原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出卖、出租、赠与或改作他用,又申请宅基地的;
5、村内有空闲地、原有宅基地未利用又申请占用农用地的;
6、不符合乡(镇)、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7、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情形。
法律依据
《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以户为单位向行使宅基地所有权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向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一)家庭无宅基地的; (二)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居住,现有宅基地无法满足分户居住需求的; (三)因自然灾害、政策性搬迁、政府规划实施等原因,需要重新选址建设住宅的; (四)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前款第(三)项的情形在宅基地分配中优先予以保障。 夫妻双方属于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应当结合实际生活居住情况,按照村规民约或当地风俗习惯,在其中一方所在集体申请宅基地。
2025-03-14 16:52
对于农村地区无宅基地的情形,村民是有权利向属地基层社区组织提交宅基地书面申请的。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指出,当村民出于房屋构筑所需而提出宅基地申请时,该请求需得到乡级人民政府的审查以及县级人民政府的审批通过。
2022-09-29 08:43
还可以。能够申请宅基地只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也就是说农村子女因为结婚需要和父母分家时可以申请宅基地。
2.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这种情况是有外来成员来本集体落户时可以申请宅基地,也就是说其他集体的成员是无法在本集体申请宅基地的。
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人群可以在本集体内申请宅基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盛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2024-07-30 09:19
下列情形可以申请宅基地: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的;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2022-08-05 15:51
父子分家一般不可以申请宅基地,但儿子所在家庭原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且已具备分户条件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依法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宅基地:(一)因国家或集体建设、移民、灾毁等需要迁建、重建的;(二)实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或旧村改造,需要调整拆迁的;(三)现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的;(四)已具备分户条件且原有宅基地面积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限额标准需重建、扩建的;(五)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或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确需在农村安家落户的;(六)离休、退休、退职的职工,复员军人和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证明回原籍定居的;(七)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2022-09-13 15:05
可以,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一) 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二)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三) 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逐级报乡(镇)土地管理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县(市)人民政府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