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只是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违反约定或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特殊情况下支付违约金。综合劳动立法的本意和特殊性,可以认为,用人单位不得对劳动者进行罚款。如劳动者违法违约违反规章制度,可以根据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给予内部纪律处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如果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同时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符合主张违约金法定条件的,亦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4-05-28 14:17
在此向您明确指出,公司并无权利擅自对员工施以罚款。
然而,由于劳动者本身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员工应按照相应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实施方式为,可以从该员工当月的工资收入中逐步扣除所产生的费用,但是请注意,这部分扣除的数额每月最多不应超过该员工当月工资的20%。
另外,如果有任何用人单位以违法的形式扣减了劳动者的工资薪资,则委任的劳动行政部门将有权限期要求其尽快发放已经扣除的款项,若未能按时发放,则需加倍赔偿。
2022-09-05 15:01
包括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等等。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再享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如劳动合同期限未届满,又不具备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规制在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对员工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裁员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限制用人单位在员工具备本条规定的几种情形时,依据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裁员的规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从而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不被用人单位侵犯。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除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裁员两种方式以外,还有员工在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和双方协商解除的方式。
2022-08-12 16:31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024-08-23 09:30
依据现行法规,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的一个月内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止,如未能达到此项要求,劳动者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并请求双倍赔偿薪资。
然而,如果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故意或因其他原因不愿签署,将无法享有上述双倍薪酬的赔偿权利。
2024-04-10 13:47
在以下情形下,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补偿:
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