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法定假日共计11天,具体如下:
元旦: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
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
此外,还有一些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例如: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需要注意的是,法定假日可能会因特殊情况(如疫情等)而进行调整,具体放假安排应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节假日安排通知为准。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025-01-18 08:48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指我国政府规定的全民休息日,旨在保证公民的基本休息时间和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总共有11天,其中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6个全民公休日,以及元旦、夏至、冬至3个部分假日。
具体来看,每个节假日的含义和庆祝方式都有所不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会回家团圆、祭祖拜神、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年饭等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踏青、荡秋千、打马球等等;劳动节是表彰劳动者的节日,人们会享受假期、旅游、聚会等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会上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等等;中秋节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的节日,寓意着团圆和丰收;国庆节是庆祝新我国成立的节日,人们会展示国旗、唱国歌、举行阅兵式等等。
这些法定节假日不仅是全民休息的时间,也是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同时,法定节假日的设置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福利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和尊重。
2024-08-08 15:04
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通知规定,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鉴于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可能会考虑在适当范围内对工作休息日进行调整,以增加一至两天的休息时间。
而对于哪些节日或纪念日是全体公民享受的法定假期,倘若恰逢周六或者周日,那么相应的工作休息日将会在工作日中给予相应的补偿;反之,若只是某些特定公民享有这样的假期,若恰好遇到周末,则无法得到相应的弥补。
2022-02-18 09:49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2024-09-21 10:37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024-06-21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