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为自然日,包括了双休日与法定节假日。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根据各地政策不同,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也有所不同,但最少不得短于98天。
未转正员工可以享受丧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丧假是职工本人的配偶、直系亲属(系指祖父母、父母、子女,直系亲属不区分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只要是直系亲属的都符合条件,包括公婆、岳父母)死亡时为料理丧事给予的假期。丧假一般不得超过5天;如需去外省市料理丧事的,假期可酌情增加,但除路程外一般不得超过7天。丧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超过的时间按事假处理。
入职不满一年一般情况下是有婚假的,法律上没有规定工作不满一年的不能享受婚假。上班不足一年的员工,如果具备法定结婚条件并办理了结婚结记手续,是可以正常享有婚假的。有的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会就这类问题进行特别约定说明,如果有了约定则应该按合同约定来办理,如果没有约定可以正常申请享受婚假。是否有婚假与工作时间、年限是没有关联的,如果所在的企业(单位)不给予婚假,那就是不符合规定的,并且是违法的行为。
不算违法,但违规。 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调整,教师可以算加班工资,学校不支付,可以向劳动局投诉。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学生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学校不放假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机构投诉。
我国法定的假期有整整十一天之多。具体而言:(一)新年期间,将迎来一天的假期;日期定在每年的1月1日;(二)庆祝春节的日子里,能够享受连续三天的休假时光,而这三天具体指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和初三;(三)清明节时,可以享受到一天的休息;这法定的假期为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来临之际,属于劳动者的假期将持续一天,即5月1日;(五)端午节当天,同样提供给一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农历端午当日;(六)在中秋节那天,希望能得到一天的休憩;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农历中秋当日;(七)据规定,10月1日至3日为我国庆节假期,度过愉快的三天。
《劳动法》规定了下列法定节假日:国际劳动节、春节、元旦、国庆节等。劳动者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中国国家法定假日共计11天,具体如下: 元旦: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 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 此外,还有一些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例如: 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依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给予了员工们一年中总计11个法定假日的福利。
在每年的时间轴上,我们需要关注的法定节日涵盖了周末共计115至116个天数。 具体算法如下所述: 首先,我们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总共为11天(其中包括春节、国庆节各3天,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其次,根据每年52周加1天的固定规律,计算得出在一年中的总天数。 如果这多出的一天正好位于双休日之内,那么这个年份总共的法定节日和周末天数将是52乘以21等于105天;而如果这多余的一天落在了工作日中,那法定节日和周末的天数就是52乘以2等于104天。 综上所述,每年法定节日加上周末的大致天数在115至116之间。
元宵节不是法定假日。目前我国的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元宵节还不属于法定假日的范围,一般属于工作日,是不放假的。对于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还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