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发生到判刑的程序流程,主要划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四个阶段。
1、立案
有侦查权的机关接到报案、控告或者举报,或者其他机关移送的犯罪线索,经过初查,认为符合了“有犯罪行为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时,应当予以立案侦查。
2、侦查
有侦查权的机关立案后,采取以一系列法定侦查行为,搜集有罪和无罪证据以及定罪量刑证据,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的刑事司法活动。
3、审查起诉
侦查终结后,侦查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将案件整体移送到公诉机关,进行审查后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的程序。
4、审判
有管辖权的机关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启动第一审刑事审判程序。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陈述、合议庭合议等法定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024-05-29 10:40
案子送到检察院下一步是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
2024-03-28 15:35
在犯罪分子被捕之后至判决执行之前,所经历的司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
首先是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批准拘留并进行相关的讯问工作;随后,侦查机关将完整的案件资料提交给检察院申请批准逮捕;紧接着,侦查机关应当继续进行侦查工作,迅速搜集并整理关于案件的证据材料;在完成所有案件证据收集的工作以后,侦查机关需向检察院提出是否应提起公诉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检察院会针对审查结果做出决定,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则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最后,法院将根据法定法律程序进行公正审判,并依照法律规定给予犯罪分子相应的刑事处罚。
2024-08-31 10:32
掩饰犯罪所得罪的最新判刑标准是:明知是犯罪所得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2022-08-05 15:06
“刑法当中的以下罪名是单位犯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六、贪污贿赂罪。等等。 由单 位作为行为主体所实施的犯罪,称为单位犯罪。一般来说,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 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 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明文规定单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 ”
2022-08-18 10:37
过失犯罪有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类,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