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证人不出庭,证词不会无效,只是效力会减弱。2、如果是刑事案件,公安局的笔录是可以作证的,一般证人也不会出庭作证。3、如果证人当庭否认,属于证人证言前后矛盾,法院很有可能不采信证人的任何一次证言,认定事实需要准备其他证据了。4、哪次开庭是伪证。在判决出来之前是无法认定的。但是如果判决生效之后,证人证言翻悔,属于有新的证据出现。伪证罪到不至于构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9-25 13:42
一般是没有用的。
在法庭上,证人不来但写证词并按了手印,这样一般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按照证据规则的规定证人必须出庭作证,接受双方当事人和法官的询问,才会具有法律效力,只有证词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但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根据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2022-09-20 16:49
律师函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函的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进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
律师函通常会对相关事件、行为、法律关系进行梳理、明确,一定程度上产生约束律师函委托方、警示律师函接受方的法律效力。
但是,律师函未经严格司法审查程序,不具备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的既判力及强制执行力。鉴于此,如果律师函所载内容故意失实、捏造事实、夸大其词、混淆视听、恶意引导舆论等,委托人及律师均有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2022-09-08 11:58
不想出庭作证,录音能否作为证据,主要看对方当事人的意见情况。
对于应该出庭的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如果对方对该证据不予质证的,则该证人的证言不会被法院采信;如果对方同意质证的,则需要根据具体内容由法院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力。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2022-08-19 17:19
2022-08-27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