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公司工资是需要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的,即使员工因隔离没有工作也需要发放生活费,相关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地方政府应当根据上述规定来制订标准。
因受疫情影响造成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的,可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2022-08-12 09:54
疫情期间劳动者在隔离治疗期间、医学观察期间或者被采取其他紧急措施,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其他劳动者,用人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其他。
2024-12-18 15:28
旅游业疫情期间工资发放的方法:若企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停工停产的,工资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按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进行支付;若职工未提供劳动的,按各省规定的办法支付生活费。
2022-11-29 08:59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024-12-30 08:39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为:
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
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标准。
2024-04-22 14:08
疫情中工资的发放办法:如果职工正常劳动的,按正常的工资水平来发;如果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来发;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则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发;若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则只发放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