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扶养人的范围大致包括两大类,分别是:1、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2、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第一千零七十五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2022-08-19 09:51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对成年被扶养人的界定为:
1、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
2、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
2022-08-12 17:17
被扶养人范围包括:未成年的子女;生活困难的夫或者妻;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未成年养子女等。
2022-10-22 15:43
八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到十八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022-08-12 10:13
遗产的范围包括: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林木、牲畜、家禽、文物、图书资料、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遗产的界定方式:自然人生前合法取得的相关财产以及财产性利益,应当认定为遗产。
2022-08-12 16:45
被扶养人生活费数额的确定办法: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若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每年递减,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