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前的程序:
一、核对双方当事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情况。
二、原告(上诉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及其要求。
三、被告(被上诉人)陈述(同上)。
四、原告(上诉人)举证(阐述自己的证据情况)和质证(针对对方的证据发表意见)。
五、被告(被上诉人)举证和质证。
六、法庭辩论。(双方对争议点发表自己更详细的意见)。
七、法庭组织调解。(是否同意法院的调解)。
八、要是不同意,改天去法院拿判决书,法院会通知。
九、要是同意,双方当庭达成一致,同意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天去法院拿调解协议书,或是当庭打印给当事人,同意调解则不能再上诉。
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
2024-12-24 10:43
在刑事案件中,法院开庭的程序为:
庭审准备阶段;
法庭调查阶段;
举证质证阶段;
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被告人及辩护人分别发表公诉意见及辩护意见;
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判决阶段。开庭结束后,法庭可以当庭判决,也可以宣布休庭并择日判决。
2022-08-11 15:04
区别是否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如果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则依照刑法需负刑事责任,自然可以开庭。
如果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且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则不负刑事责任,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人民受理强制医疗的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开庭)。
2024-08-13 09:49
程序为:
(一)庭前准备。
查阅公诉人移送审查起诉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
(二)开庭。
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人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相关诉讼权利,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等。
(三)法庭调查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以及举证质证等查明案件事实。
(四)法庭辩论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辩论。
(五)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2024-12-24 09:17
《刑法》关于刑事诉讼开庭程序的规定,刑事诉讼开庭前要确认通知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可以进行庭前会议,一般是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开庭后宣读起诉书,询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举证质证,辩论,评议和宣判,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择日宣判。
2023-06-29 13:35
申请法院国家赔偿的程序:1、当事人通过书面形式的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国家赔偿;2、赔偿义务机关收到申请后,依法作出赔偿决定;3、当事人凭生效的判决书、复议决定书、赔偿决定书或者调解书,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支付赔偿金。